【CNETCOM信息化】 由工业4.0协会、ZDNET共同主办的2015中国制造千人会(以下制造千人会)在沪召开。制造千人会现来自工业4.0协会会长、中国制造千人会发起人汪清跃、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吕政共同就是工业4.0展开了进程展开了探讨。
工业4.0进程 目前3.0阶段?
工业4.0 协会的发展主线首先,主要是做工业4.0进程调查、分析、报告。其次,对工业4.0生态圈中的服务商做认证。除此之外,帮助制造业企业、政府研究机构,去了解、熟悉、学习工业4.0的战略、内涵。这是工业4.0协会作为平台的基本定位。
汪清跃指出,工业4.0战略是德国人提出,而在中国近两年说得最多的是现在的企业到底是工业2.0?还是工业2.5?还是工业3.0?如果向工业4.0方向走,需要做哪些事情?工业4.0协会和Zdnet联合耗时3个月、对11个省份22家制造企业进行了调研,最终形成《工业4.0进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对于工业4.0我们需要对它有正确的解读包括德国人在内,不把工业4.0作为在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之内可以实现的目标。作为工业第四次革命,那我们还站在初期的起点,所以,这时要对工业4.0有合理的预期,中国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向,在什么时间点走到什么样的程度。所以我们要对它有合理的解读,而且不同的行业,侧重点都不一样,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在谈到工业4.0,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吕政详细介绍工业4.0的产生背景。他指出,德国虽然在第一波IT产业发展上落后于美国,但他仍然建立在强大的先进的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机床制造这样一个基础之上,所以在新的世纪以来,德国始终保持了非常稳健的发展局面,它的财政状况也比较好,出口保持了竞争力,国内就业率也比较高,这样他在欧盟中间承担了更多的责任。那就表明,对IT产业发展又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就是还得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而不能放弃现在的制造业来另外去找IT产业的发展方向。
德国的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面临着美国、日本处于同一层次的发达国家的竞争。同时,又面临着中国这样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追赶,比如过去要买德国大的火力发电机组,现在可以不买了。过去我们进口德国高铁的部件,现在可以不进口了包括机床。所以德国与中国,开始从发展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结构互补关系逐步走向了竞争关系,他也感到中国在追赶。
“一个是美国、日本的竞争,还有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追赶,在这种背景下,德国提出了工业4.0,用IT技术如何与传统先进制造业结合起来,推进德国装备制造业和智能化。”
第二,IT产业的本身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前几十年,IT产业的发展是解决虚拟世界的需求问题。而德国工业4.0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从传统的虚拟世界转向现实的物理世界,看得见又摸得着。IT产业的发展,现在要进入摸得着的物理世界,这种物理世界就要使用互联网+IT技术+工业制造+产品流通运输(物联网)+城市智能化服务(交通运输的调度)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包括家政服务等等。
德国工业4.0严格来讲就是从IT产业以虚拟世界为主的服务业,转向与现实的物质世界相结合,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而且工业4.0解决了以人为本的问题。信息化改造制造业,使人变得更加轻松,使环境更符合于人的生活,把工作环境变得非常轻松,这样使人们不会对制造业感觉厌倦,感觉体力上很累,脑力上高度紧张,信息化如何解决以人为本非常重要,这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
第三,究竟现在是工业4.0还是3.5?目前现状是3.5还没到4.0。工业1.0是机械化,蒸汽机的发明,工业代替人力。工业2.0是电气化,电力的发明。工业3.0是解决制造业的信息化,严格讲3.0过程还没完成,所以,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过去了50年,但还在进行当中,还没有结束,所以,德国工业4.0是严格意义上的3.0或者3.5,而不是出现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吕政同时表示,德国工业4.0叫全产业链,首先要把现有先进工业制造基础,通过物联网使零部件在全世界快速传输,在全世界分工然后集成,从全产业链来降低它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分解产业链在全世界和他在国内更合理的分工,这是第一点。
第二,它的制造过程进一步代替人力。通过智能化和信息化,使用户在使用过程当中,一旦发生什么问题,需要维修或者需要维护,可以马上通过智能系统反馈到制造厂商,制造厂商迅速反馈,能使它这个机器修复,解决它的故障,从产业链的上游分工到制造过程到产生的服务,一系列都通过信息技术能够解决。这样既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又解决了人力资源老龄化问题,又解决了为客户终端服务的快速反应和高效的服务问题。
中国离德国工业4.0还有一定距离
工业4.0是德国提出提升制造业水平典范,那么,中国离工业4.0还有多远的“距离”?如果按100分来计算的话,中国最多是70分。 吕政指出,这是因为:首先中国的基础和德国还有差距比如同样生产一台机床钻速1小时后,我们的轴承、发热、材料都有问题。其次,控制系统包括智能的数控机床还是依赖于进口比如机器人中间的软件,机器人之间的传感系统,最先进的技术还是要从国外进口。
“中国制造业做大任务已经完成了,但做强比做大还要难,把产品做到精益求精还是需要很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