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IBM公司雲端運算事業部副總經理:許仲言
在創新方面,我相信台灣不輸於國外,但是我們的創新有時候會局限在科技。而我認為,國外在接觸新科技的管道和資源上是比較方便的。也就是說,他們不會被科技局限創意。以IBM來說,我們希望大家能花70%的時間在創意思考,可是現在很多企業反而是花80%的心力在科技的投資或研發,只有兩成時間來想創意。
在網路/物聯網的世界裡,其實你要接觸這些科技太方便了。我覺得在市場上的awareness(察覺)還不夠高,大家不曉得要去哪裡去接觸科技,其實這些科技都是開放的,甚至沒有技術門檻。就像IBM或其他的廠商,其實我們都在擁抱開源。我們已經發展到不用自己的科技去綁住你的應用,而是用創意結合技術,提供更好的服務給客戶。
找到讓你存活的仙女棒
勤業眾信總經理:萬幼筠
做為顧問,我們常跑到歐洲各區去支援。很多公司在本地一定可以存活,可是它還是企圖走出去,或許我們可以長期觀察這些公司,因為他們做生意的理想終於跟早期台灣有點像。
但是這又有一個壞處。因為台灣資源有限,如果每個都出來,其實只能自己先殺一遍。我覺得台灣處於那種要爆發的前期,有點混亂。我周遭非常多的朋友,他們的頭銜都變成創辦人、趨勢觀察家、growth hacker,他們會攫奪某些資源。我認為,如果最後要成功,一定要能回歸到經濟形勢。也就是說,我投資之後,這家公司是不是能養活更多人?
多數台灣人有很好的想法,但是沒有足夠的資源。有些新創現在還在萌發初期,甚至可以看到他們在找合作夥伴、談通路,可是沒有完整的商業模式。大家都充滿了熱情,但是不知道誰會活下來。那麼,能夠讓你活下來的仙女棒在哪裡?
每一個產業都要有數位存在
電通安吉斯集團台灣數位長:邵懿文
我看完70多件的作品之後,第一個感覺是resource gap(資源差距)。因為有一些滿新的技術,大企業其實還沒有運用到。可是如果像中國信託這種大企業可以早一點去做這些事情,整個市場對於如何運用科技去改善生活、經濟和服務,就可以做到規模化。現在的狀況是小廠商都在小地方做,大企業各走各的路。然後大企業不知道去哪裡找供應商或技術知識,小企業則有資金問題,每個人遇到的困難不太一樣。
另外,以數位產業來說,過去大家都會認為「數位產業」好像就是指數位行銷,但我覺得現在這個定義被打破了,因為每一個產業都有數位了。所以,未來提到數位好像不是單指數位行銷,而是每一個產業都必須要有數位的存在。這讓數位產業的定義,跟它所能創造的規模和以前不同。
Back to basic,從人性的角度出發
義大世界開發總經理:林俊昇
其實網路跟實體是很像的。一個商場裡面有四百個店櫃,也是希望透過品牌力量讓大家進到商場去成交和互動。我認為重點不外乎就是簡單、方便、友善,再加上整合和共享。
我們花很多時間研究歐洲和美國的購物中心怎麼運行。過去出現了很多花俏的名詞,但是歐洲現在是back to basic(回歸根本),我覺得這件事情很重要,也就是以人性的角度出發。當你走到一間超市,你可能看不到任何商品。你會看到一個menu,它先教你怎麼煮,接著再結合一些商品。所以我覺得有時候要從需求來看,供給再跟著來。
新世代的人在買什麼?我覺得他們的個性很獨立,喜歡特別、要有參與感、資訊很透明,iPhone掉了比信用卡掉了還痛苦。如果要談台灣的創新趨勢,應該要先研究年輕族群的消費模式和社會習慣。因為我們創造所有的供給,都是為了適應需求。
創新一定是跳躍式的
臺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董事長:王可言
台灣的創業比較偏向自己創新,比較少開放出來跟大家一起創新。所以在創新的層面來說,我們follow(跟隨)居多,大部分在全球都已經看得到成功的案例了。因此在這些產業中,我們都是落後的。而跟著別人永遠會失敗。大家常常說要一步一腳印,先學爬、學走、學跑再學跳,但是這是我最痛恨的模式,因為我們會永遠落後別人。一步一腳印就是要你跟著別人走,但是這樣走不出去,因為創新一定要是跳躍式的。所以首先你的格局要夠大,不夠大的話沒用。
第二個就是怎麼去顛覆現有的規則。你不見得要顛覆一個現有產業,而是要創造新的價值。在創造新價值的過程中,能夠有所貢獻者,通通要拉進來。更重要的是價值導向,創新如果沒有價值導向,其實就是好玩而已。
聚合化是未來的趨勢
LINE台灣技術總監:陳鴻嘉
很明顯地,大家都關注四個大領域:物聯網、大數據、行動科技和雲端。可是還有一個趨勢比較沒有看到,那就是如何完整結合這些東西?
早期PC世代,聚合的力量比較容易形成。因為那時候就是靠Yahoo、Google這樣的入口網站聚合人和流量,所以能形成規模經濟。可是當流量轉到行動,就會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原本聚合的效果不見了。行動要怎麼產生聚合效果?大家都還在摸索。LINE正在朝這個方向做,也有一個很好的競爭者WeChat,它在中國已經做到了。
使用者需要聚合,因為他可以很容易找到想要的服務。可是某個角度來說,他又需要個人化。因此,將來的趨勢是該如何整合這些科技?以使用者角度來說,要具備即時性和符合需求。符合需求必須靠大數據和物聯網,抓出各別需求,接著再用行動科技發揮即時性。